教学动态 | 周建渝教授讲授《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专题研究》教学观摩课

无

Body

10月26日下午,中文系(珠海)周建渝讲座教授于珠海校区讲授《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专题研究》教学观摩课。周建渝教授以《史记》中的项羽叙述与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吕布、关羽叙述为焦点,为同学们及观摩听课的教师们深入分析了《三国演义》与不同作品间的“文本互涉”。

课程伊始,周建渝教授解释了“文本互涉”的概念,并阐明此一概念与古代诗文“互文”现象之间的区别,指出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相互吸收、相互抵消的互涉作用,由此引领同学们进入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与《三国演义》在叙述母题、叙述模式上的互涉空间。

在分析项羽与吕布、关羽之间的文本相关性时,周教授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。首先,从母题的角度出发,项羽、吕布、关羽三者的关联不止于悲剧命运的相似,更体现着“不以成败论英雄”的史家叙事之传统。其次,“美人配英雄”的叙事模式里,表面是对项羽虞姬组合的承袭,实则传达着作者“英雄不好美色”的道德观。至于“骏马与英雄”的组合,同样是文本之间叙述暗合的又一印证。

回归到《三国演义》文本内部,周建渝教授表示,既要运用类比的思维推敲叙述的相似性,也要关注对比手法所显示的差异性。吕布与关羽叙述的相互指涉,在相似的层面上,体现出个人婚姻与政治角逐之间的隐喻关系等;在对照的层面上,借助赤兔马的叙述功能,进一步表现关羽的“义”的形象、吕布“不义”的形象,向同学们揭示《三国演义》中的道德意蕴,启发同学们深入研究文本内部的意识形态。

在授课的全过程中,周教授不仅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诠释了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与《三国演义》文本之间的互涉关系,同时枚举了其他古代文本的例证,诸如唐传奇《虬髯客传》、清戏曲文学《桃花扇》等,都为文本互涉的讲解增添了说服力与丰富度。除此之外,周老师会声情并茂地领读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的文本细节,以更加生动的感染力带领大家更快地进入学习情境。

课程圆满结束后,前来观摩的青年教师们积极地与周建渝教授分享看法,就教学思路、课堂互动、授课准备等诸多方面与周教授交流探讨并学习经验,这种教师间良性的互动与交流学习,契合中文系(珠海)打造“金课”、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,也是我们学系不断追求的目标。

未来,我系将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,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动,并不断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、支持与保障,积极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,为打造国内一流、颇具特色的卓越人文学系而不懈努力。